2025年9月3日,北京将迎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。这本该是一场跨越海峡的共同缅怀,但没人料到这竟会演变成一场对民族记忆的残酷打压。
8月15日,赖清德刻意用日本军国主义的“终战”一词替代“抗战胜利”,宣称二战是“民主对抗威权”的较量。
当赖清德在公开演讲中将二战简化为“民主对抗威权”时,他触碰的不仅是历史真相,更是深埋于中华民族血肉中的战争创伤。
这种表述刻意抹去3500万中国军民伤亡的惨痛代价,将日本侵略罪责轻描淡写,实则是为“台独”史观铺路。
更令人发指的是,面对大陆邀请台湾老兵共襄盛举的善意,民进党当局竟赤裸裸威胁:“敢去就停发退休金!”
这么紧张,赖清德在怕什么?实际上,赖清德当局惧怕的,恰恰是老兵用亲身经历戳破“台独”史观的谎言。
但面对赖清德的狂妄,岛内舆论瞬间沸腾。退役将领痛斥当局“冷血”,学者怒批其“割裂记忆”,普通民众更在社交平台质问:连民族英雄都要迫害,这样的政权还有什么底线?
前领导人马英九痛斥:“日本人残暴侵略中国,赖清德为媚日竟忘记先辈屈辱,不配领导台湾!”
而就在岛内舆论冰火两重天,国台办出手了。
国台办罕见重拳,释放战略信号
实际上,面对挑衅,国台办在8月中旬连续两天火力全开。发言人朱凤莲直指赖清德“歪曲历史的企图不可能得逞”,陈斌华更以 “其心可诛,其行可耻”的罕见严厉措辞,将批判升级为道德审判。
当然此时的微妙时机也暴露更深层意图,此刻恰逢台北市长蒋万安筹备赴上海参加“双城论坛”的关键节点!
按惯例,大陆通常会在民间交流前保持克制,避免政治表态冲击对话氛围。但此次国台办选在蒋万安启程前高调发声,显然赖清德意在划清红线,将民间交流与“台独”势力彻底切割。
自然地,这背后是大陆对台海局势的重新判断。从美国对台军售常态化,到日本政客频频插手台海,再到赖清德配合外部势力不断突破红线。
显然大陆已不再视两岸关系为“低烈度对抗”,而是认定民进党当局正系统性改变现状。
而国台办此次的雷霆警告,实则为后续全面反制埋下伏笔,若“谋独”行径持续,经贸制裁、交流限缩乃至更深层反制都可能接踵而至。
也是因为岛内舆论大乱,蒋万安行程受阻。
当蒋万安强调“对话比对抗好”、坚持“双城论坛”必须举办时,他或许没料到自己的行程会成为政治角力的筹码。
尽管论坛聚焦市政民生议题,但赖清德当局却以拖延审批申请、暗示“参与阅兵将受罚”等手段层层设障。
不过阻挠背后暗藏三重算计,一是恐惧蒋万安赴陆获得民意加分,反衬民进党两岸政策失败。二是借老兵事件制造“抗中”话题,转移岛内经济困境焦点。三是配合赖清德鼓吹的 “两岸互不隶属”论调,从而推进“文化台独”。
实际上,这种操作却暴露其虚弱本质。赖清德的支持率已暴跌至37%,79.5%民众不满其两岸政策。
更致命的是,其倚重的美国靠山突然对台半导体加征关税,台积电被迫调整全球布局,岛内商界直呼“倚美换血本无归”。当经济牌失效,煽动对抗便成为其最后的续命稻草。
只是赖清德高估了自己,低估了大陆。
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
实际从如今来看,赖清德当局的困局远不止于此。今年5月,台北街头爆发万人抗议,民众高举“赖清德下台”标语,7月“大罢免”惨败,暴露其党内控制力松动。
就连美国特朗普政府都在中美会谈后暗示“和平与统一”,可以说,台当局便是弃子。
而当赖清德试图用“公司并购”比喻两岸关系时,其政治投机本质暴露无遗,表面承认统一可能性,实则设置障碍延续分裂。
而国台办直指要害:在一个中国原则下,愿与台湾各界共商统一方案,将和平进程从原则宣示推向实质构建。
纵然如今赖清德为阻挠在台老兵赶赴大陆,甚至借助司法打压,但历史不会沉默,记忆不会褪色。
反倒是赖清德当局越是操弄“去中国化”,两岸民间越在证明血脉相连的坚韧。
而台湾的前途从不在“剪护照”的恐吓中,更不在“民主对抗威权”的诡辩里。而是始终深植于华夏血脉,这一点便是赖清德制造多少“绿色恐怖”都难挡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。